2023-05-11 16:26:53
智慧水務已成為我國傳統水務領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。尤其近幾年,海綿城市建設的推進,給智慧水務企業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。
大小口徑遠傳水表結合推進小區級DMA
推進“一戶一表”改造,戶表數量與日俱增,已接管智能小區354個,共25萬塊智能水表;“一戶一表”給抄表收費和用水管理帶了很多便利,但也給供水企業增加了漏損成本。已接管小區大部分為供水穩定、用水模式變化不是很大的封閉區域,在建立DMA小區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。需將小區總表換為DMA計量表,將管線等資料錄入系統,同時做好總分表的對應關系,即可對小區進行物理漏損和產銷差的每日監測。
“智慧營銷”系統組成:
營銷基礎平臺(基礎平臺層):面向外部客戶、內部員工、關聯單位和政府等角色,以GIS管網系統、營帳系統、熱線服務系統、APP、網上營業廳、微信等,為內部業務系統和外部互通互聯單位提供基礎信息。
業務系統(業務處理層):面向業務核心處理人員,是營銷業務規則的實現層,承擔流程控制、業務實現、質量監督等功能,是營銷系統的核心層,可以根據外部業務變化和服務創新的需要,通過對“基礎平臺層”提出需求進行改造或延展。
移
動作業端(工單作業層):服務人員以業務系統發出的工單為工作起點,接收、處理、反饋工單處理的過程、結果,是服務人員和客戶直接接觸的界面,是營銷服務交付的數字化依據。
在線預警,安全報供:在管網物理端安裝壓力、流量、水質、滲漏等測量、感知設備,實時掌控管網關鍵節點運行情況。智能消火栓系統、Permalog滲漏預警系統等。
當前智慧水務面臨的問題
目前,我國的智慧水務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,整個領域還面臨著諸多問題,人工的參與和干預還比較多,智慧的目標還遠遠沒有實現。
業內對智慧水務的認知不統一
降低成本,提升效率,優化管理,精準化指導生產,部分代替人工?這些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此外,對智慧水務的作用效果認識比較片面,僅把監測以及監測數據的可視化作為開發的重點,缺乏數據分析、優化決策、輔助預警的能力。
標準規范缺失
現有的一些地方標準多從“水務信息化”的角度去理解智慧的不同實現形態,分別編制了水表、管網、地理信息系統、客服系統等的標準,還未形成具有頂層規劃和統籌運行的系統性標準,還沒有以“智慧水務”為核心對象的足夠高度的標準出現。標準規范的缺失,使得企業不知道什么樣的智慧水務才算理想的,也不知道從何處著手。
NB-IoT 的部署方案
將NB-IoT 應用于水務行業,部署架構通常包括感知層、網絡層、平臺層和應用層,具體又可以細分為NB-IoT 終端、NB-IoT基站、NB-IoT 核心網、IoT 平臺和水務行業應用中心。以上各部分的功能分別介紹如下:
NB-IoT 終端:包括智能水表、壓力表、流量計、水質儀表、智能消火栓、智能井蓋等各種監測傳感器,終端集成NB-IoT 模組,與NB-IoT 基站連接,智能終端通過NB-IoT 基站將信息上傳給IoT 平臺。
NB-IoT 基站:為終端提供無線接入服務,并將采集到的終端上報的數據發給IoT 網關。這里主要采用運營商已架設的LTE 基站,部署方式主要分為獨立部署、保護帶部署和帶內部署。
NB-IoT 核心網:識別NB-IoT 終端的有效性、存儲NBIoT終端的數據,和IoT 平臺對接,將NB-IoT 終端的數據提供給IoT 平臺。
IoT 平臺:完成各類業務的處理,包括設備管理、數據管理等,并將處理后的結果轉發到行業應用中心或NB-IoT 終端。
水務行業應用中心:水務行業應用中心是物聯網業務的上層控制中心,根據水務行業需求進行應用平臺及APP 的開發,接收水務業務數據并控制NB-IoT 終端。
NB-IoT 在智慧水務行業的潛在應用場景
考慮到NB-IoT 技術的具體特性, NB-IoT 比較適合應用于低功耗/ 長待機、深覆蓋、大容量有需求的低速率業務。另外,由于NB-IoT 移動性較弱,更適合靜態或非連續移動、非實時傳輸數據的業務場景,并且這些業務對時延也并不是很敏感。具體到水務行業,可以考慮應用NB-IoT 的業務類型和業務場景如下:
自主異常報告業務類型。如智能消火栓、智能井蓋等設備狀態異常的通知報警等,上行數據極小數據量需求(十字節量級),周期多以月、天為單位。
自主周期報告業務類型。如智能水表的測量報告、水質監測數據上傳報告等,上行較小數據量需求(百字節量級),周期多以天、小時為單位。
網絡指令業務類型。如抄表請求、水樣取樣請求、開啟/關閉設備(綠化灌溉)、屋頂水箱鎖觸發等,下行極小數據量需求(十字節量級),周期多以天、小時為單位。
軟件更新業務類型。如水務業務相關軟件打補丁或更新,上行下行較大數據量需求(千字節量級),周期多以年、月為單位。